其實我不怎麼挑書看(至於為什麼都是小言,那絕對是個意外!!)。平常到圖書館借書也不會刻意去想要借甚麼,反而會跟逛街一樣在書架間走走停停,偶爾蹎腳偶爾蹲下,然後在探頭探腦間要借的書會自己發出光芒引人駐足。
沒想到這次逛著逛著居然看見了《洛陽伽藍記》,前陣子在 Youtube 看到網友自製,以「伽藍雨」為名的煙花易冷MV,而不管是 MV 也好還是煙花易冷的歌詞也好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材自《洛陽伽藍記》,所以就默默地記下這本書的書名了。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名著,《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地理類,簡稱《伽藍記》,為北魏人楊衒之所撰,成書於東魏孝靜帝時。「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ama (सँघाराम)」,音譯作「僧伽藍摩」或「僧伽藍」,即寺廟。*
原以為可以看完整本書,不過我忘記文言文的威力了,加之每天只抽個十來分鐘,是以在到期日之前只看完了永寧寺。
永寧寺為北魏洛陽城的皇家寺院。是一座以佛塔為中心的佛寺,專供皇帝、太后禮佛的場所。寺建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西元 516),為靈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西元 534)被大火焚毁。從建立到毀壞不過一十八年,北魏卻在這短短二十年間多次變天。
龍椅玉璽的爭奪是歷史千年不變的舊劇,有的人可以坐得穩,有的人卻坐不牢,當然更多的是連皇城都還沒看見就被早早拉下馬的可悲人。
天下盡在五指間的感覺好不好?號令天下翻雲覆雨的滋味好不好?從未握過權力的人一定無法了解掌控一切、擁有一切的快感,否則怎麼會這麼多人前仆後繼的爭權奪利,但還是有人嚐到了箇中苦澀。
「……帝臨崩禮佛,願不為國王……」最初會選擇永寧寺來細讀除了因為它是首篇外,還為了 MV 裡的這句話。
不是所有人都會歡天喜地的換上金黃色的龍袍(宋朝黃袍加身的那位不算),那個位子看起來甚麼都有實際上是甚麼都沒有,越是亂世越是如此。
了解後未必會幸福,不了解也未必是不幸。說起來人的本性好像擅長吃碗裡看碗外,於是不曾擁有的人拚命追逐那些得不到的,擁有一切的反而羨慕甚麼都沒有的。看不見手裡擁有甚麼的人是可悲的,因為不停地幻想得不到的有多好,如果得到了又該多好,甚至放手那些已經得到的,最後兩頭空時哀嘆上天不公。
附詩一首: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
隧門一時閉,憂庭豈復光。
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臨終詩》
2014/12/02
著者 楊衍之
題名 洛陽伽藍記
出版項 錦繡文化 民81
ISBN 957-720-033-8 精裝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