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寧寺是肅宗孝明帝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修建的,它在皇宮前閶闔門向南一里遠的御道西面。
永寧寺的東面有太尉府,西面正對永康里,南面以昭玄寺為界,北面毗鄰御史台。閶闔門前御道之東有左衛府,左衛府南面有司徒府。司徒府南面是國子學堂。國子學堂裡設有孔子像,「顏淵問仁」、「子路問政」的壁畫在左右兩側。國子學南面是宗正寺,宗正寺南面有太廟,太廟南面有護軍府,護軍府南面有衣冠里。御道的西面有右衛府,右衛府南面有太府寺,太府寺南面有將作曹,將作曹南面有九級府,九級府南面有太社,太社南面有凌陰里,這凌陰里就是晉朝武帝、惠帝、懷帝、湣帝四代藏冰的地方。
永寧寺裡有一座九層寶塔,寶塔是用木料搭建而成的,九層塔身全高九十丈,塔身上立有金屬的相輪,相輪又有十丈高,總共距離地面一千尺,離京城一百里開外的地方,就能遠遠望見它。當初挖地基挖到地下深處,發現了三十軀銅佛像,胡太后認為這是奉信佛法的好徵兆,因此把寺院營建得超出了常度。相輪上面設置有銅瓶,銅瓶可以容納二十五斛。銅瓶下端有承接仙露的銅盤一十一層,周圍都懸掛著大銅鈴。又有四根鐵鍊,把相輪引向寶塔的四個角,鐵鍊子上也有大銅鈴。每只大銅鈴的體積相當於一只能容納十鬥的甕子。寶塔有九層,每一個角都懸掛著銅鈴,上上下下加起來一共有一百三十只。寶塔有四個平面,每一面有三扇門、六扇窗,門上都漆著大紅的油漆。每扇門上各有五排銅鈴,加起來共有五千四百只。銅鈴下面又有用金子裝飾的門環與鋪首。整個建築耗盡了土木之功,畢集了各種造形的技巧。這佛教建築的精美妙麗,真是想也想不到、說也說不清。那錦繡華麗的廊柱,那用金子裝飾的門鋪首,實在使人驚心駭目!到那秋風勁吹、長夜漫漫之時,寶塔上銅鈴鳴聲相應,鏗鏘悅耳,十幾里遠的地方都能聽得見。
寶塔的北面有一所佛殿,它的形狀就像皇宮中的太極殿。佛殿裡有一丈八尺高的銅佛像一軀,相當於中等人身高的銅佛像十軀,用珍珠繡的佛像三軀,用金絲織成的佛像五軀,玉石雕刻的佛像兩軀。這些佛像作工奇妙精巧,在當代要數第一。和尚們住的房間和各種高大的建築物,共有一千多間,間間都是雕畫過的屋樑,粉白的牆壁,門戶上畫著青色的圖案,窗子上鏤刻著美觀的花紋,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那一棵棵的檜樹、鉑樹、椿樹與松樹,在屋簷邊枝葉四布,那一簇簇的翠竹與香草,佈滿了臺階兩旁。所以常景撰寫的碑文上說:「即使是須彌山上的寶殿與兜率天上的宮室也不比它強啊。」
外國所進獻的佛經與佛像都放置在本寺。寺院的院牆上面都架著短椽,椽子上蓋著瓦,就如同現在皇宮的圍牆一樣。院牆四面各開一扇大門。南面大門上面有三層樓,與三條閣道相通,樓頂距離地面二十丈,形狀規制就像現在洛陽城的正門。門樓上畫著白色的雲氣和彩色的神仙靈異等物,門上裝飾著排列成錢幣圖案的玉石金環與青色的連環文,光明顯耀,美麗燦爛。拱門兩旁排列著四尊金剛力士和四座獅子像,上面點綴著金銀與珍珠寶玉,裝飾得燦爛鮮明,是人世間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東面與西面的兩扇大門也都是這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門上的樓只有兩層。北面的一扇大門上面沒有架設房屋,樣子就好像烏頭大門。寺院的四門之外都種上了槐樹,並且流水滎繞,京城裡來來往往的行人,大都在那綠蔭覆蓋之下。路上沒有飛揚的塵土,不是帶雨之雲的滋潤,習習(微風和煦貌)清風給人們送來涼爽,哪裡又是團扇能比的呢?
胡太后下詔書讓中書舍人常景撰寫寺院的碑文。常景字永昌,是河內郡人。他學習敏悟,廣具各種知識,天下知名。太和十九年,受到高祖的器重,提拔他當了律學博士,遇到刑法方面的問題和一些疑難的案件,多向常景徵求意見。正始初年,宣武帝下詔刊行法律條令以便長遠地作為通行的模式,他命令常景和治書御史高綽、羽林監王元龜、尚書侍郎祖瑩、員外散騎侍郎李琰之等人一起撰寫並完成這件事。又命令太師彭城王元勰、青州刺史劉芳參與議論。常景研究修正科律條文。既斟酌考慮古代的,又參考當代的,非常有條理,就是現在流行於世的律二十篇。他又與劉芳一起編造洛陽城內宮殿門閣與道路裡的名號。常景被任命到外地出任長安令,當時的人把他和晉朝的潘嶽相比。從那以後挨次擔任過中書舍人、黃門侍郎、秘書監、幽州刺史、儀同三司的職位。讀書人都以此為榮耀。常景在朝中躋身皇帝的近臣,在地方上任一縣或一州之長,可是家裡清貧儉樸,情況與農家差不多,只有經書與史書裝滿了車子,堆滿了書架。他所著的文集,收錄的文章有好幾百篇,給事中封伯給他作序在世上流傳。
裝飾工作完畢之後,孝明帝與胡太后一起登上寶塔。從寶塔上向下望去,皇宮裡的一切就好像在自己的手掌之內,整個京城如同一個家庭一樣大小。由於在塔上可以看到皇宮裡面所以下禁令,不讓人們隨意登塔。我曾經和河南尹胡孝世一起登上過這塔,在塔上看雲和雨都耍俯身朝下看,這實在是不假啊!
當時有個西域和尚叫作菩提達摩的,是個波斯國胡人。他從那麼遠的地方起程到中國來遊歷。看到那寶塔上的承露銅盤在大陽照耀之下熠熠閃爍,光芒射出雲外;銅鈴被風吹拂,發出的響聲直震天上。於是他歌頌讚歎,認為寺院確實製作精巧,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他自己稱說:「我活了一百五十歲,挨次遊歷了各個國家,沒有什麼地方足跡沒跑遍,可是像這所寺院的精緻華麗,是閻浮洲所沒有的,即使是窮極全部奉信佛教的境地,也找不出這樣的寺院。「因此他接連好幾天口唱「南無」,雙拿合十表示敬意。
到了孝昌二年間,有次天刮大風,連屋頂都被大風掀開,大樹也連根拔起,永寧寺寶塔上的銅瓶隨著大風落下來,砸入地下一丈多深。於是又命令工匠重新鑄造銅瓶裝上。
孝莊帝建義元年,太原王爾朱榮統領軍隊駐在這所寺裡。爾朱榮字天寶,是北地秀容郡人。他繼承父職擔任第一領民酋長,封博陵郡公。他的部落有八千多戶人家,有馬幾萬匹,財富多得同皇家府庫裡的差不多。武泰元年二月間,肅宗皇帝亡故,沒有兒子,於是立了臨洮王嫡長子元劍來繼承皇位。元劍年齡才三歲,胡太后貪圖掌握朝廷大權,所以立了他。爾朱榮對並州刺史元天穆說:「肅宗皇帝去世,年紀十九歲了,全國的士大夫和老百姓尚且還說他是幼君,何況如今要奉戴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子來統治天下,這樣要指望天下太平,難到能辦得到嗎?我家世代深受國家恩典,對國家的成敗不能袖手旁觀,我現在打算率領五千鐵騎,去向肅宗陵寢致哀,兼帶問一問侍臣關於皇帝死亡的原因,您究竟認為如何呢?」元天穆說:「明公您家世代據有並州、肆州,才能出眾,部落的人民中,善射的兵士有一萬。如果您能做出廢黜幼主另立新帝的事情,那麼您就是當今的伊尹、霍光。」於是爾朱榮就與元天穆結為異姓兄弟。元天穆年紀大一些,爾朱榮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他,爾朱榮是盟主,元天穆也向爾朱榮行跪拜禮。在這時兩人就秘密商議立年長的做君主,但不知諸侯王中誰應當繼承君位。於是在晉陽以鑄像的方式向天問卜,給每位王爺澆鑄一座銅像都沒有成功,唯獨給長樂王元子伋澆鑄的銅像光澤與各種相狀均很完整,端莊美麗,特別精妙。因此,爾朱榮鐘意于長樂王。於是他派遣家奴王豐進洛陽,約請長樂王出任國君。長樂王答應了,並且共同約定日期會合。
爾朱榮全身穿白帶孝,帶著旌旗,向南出發。胡太后聽說爾朱榮起兵,就召集王公們共同商議這件事。當時胡氏家族獨佔寵愛,皇室宗族都很怨恨,所以進宮議事的人沒有人肯發表意見。只有黃門侍郎徐紇說道:「爾朱榮不過是個小小的湖人,人才平庸鄙陋,他也不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與能力,競然揮師來攻打京城。真是所謂『窮輒拒輪』、『積薪候燎』!如今警衛部隊及其文臣武將,就足以與他打一仗。我們只要守住河橋,觀察他的意圖與趨向,隨意抵禦;爾朱榮孤軍千里深入,士氣衰落、軍隊疲弊,我們以逸待勞一定能打敗他們!」胡太后認為徐紇的話很對,於是就馬上派遣都督李神軌、鄭季明等人率領五千軍隊,鎮守河橋。
四月十一日,爾朱榮過了河內,到達高頭驛。長樂王從雷陂向北渡過黃河,奔向爾朱榮駐軍的地方。李神軌、鄭季明等人看見長樂王到爾朱榮那邊去了,於是就開門投降。十一日,爾朱榮把軍隊駐紮在邙山的北面、河陰縣的郊外。十三日,徵召眾官前往見長樂王,到那裡去的人全部給殺了。王公、卿士和朝廷大巨一共死了二千多人。十四日,長樂王進入洛陽城,宣佈在全國舉行大赦,更改年號為建義元年,這就是孝莊帝。這時候剛剛經斷過戰事,有才德有名望的人都被殺光了,流竄逃散的人也心有餘悸,不敢出頭露面。莊帝初登太極殿,宣告實行寬仁之政,可是卻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個人上朝行禮謝恩。莊帝加封爾朱榮為使持節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北道大行台、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領左右千牛備身、太原王。封元天穆為侍中、太尉公、世襲並州倒史、上党王。從家中被徵召為公為卿和州郡長官的多得數也數不清。到了二十日,洛陽城裡人心惶惶,還是不能安定下來。既為死掉這麼多人而怨恨,也為倖存者的生活痛苦而怨恨,人人各懷貳心。權貴與巨富之家拋棄住宅競相逃竄,貧窮和地位低下的人則用布幅把嬰兒背在背上搶著出逃。這時候莊帝傳出命令,對無辜而死的人,普遍給了褒獎和封贈。原來是三品宮以上的,贈三公;五品官以上的,贈尚書令或僕射;七品官以上的,贈州牧;原來沒有官爵的人,贈郡守或鎮將。於是,人心才漸漸安定下來。莊帝收爾朱榮女兒作皇后。加封爾朱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其餘的官職依舊;加封元天穆為大將軍,其餘的官職也都照舊。
孝莊帝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顥重新進入洛陽,在永寧寺裡聚集軍隊。元顥是莊帝的堂兄,明帝孝昌末年鎮守汲郡,聽說爾朱榮進了洛陽,於是他就到南方投奔蕭衍去了。這一年,元顥打進了洛陽,莊帝向北巡狩。元顥登上皇帝寶座,改年號為建武元年。元顥寫信給莊帝說:
上古五帝時的禪讓之道已經不通行了,天下已經不是公眾的了;禍與福不再是由行為的是否正義所決定,推舉賢能的一作法也久已廢置。但我卻想追蹤五帝的德行,不顧使用武力奪取帝位。這正是因為我把萬乘之尊的天子看得如同糟糠與米粒,把帝位看得很輕微。我既不貪圖皇帝的尊貴,又豈覬覦天下的財富?只是因為往年爾朱榮進洛陽的時候,他當初是正當地為皇家盡力,但是最終卻成為我們魏國的逆賊。他加害君主,又肆意亂殺執政大臣,我們姓元的老老少少,幾乎要被他殺得一個也不留。他已經包藏著田常竊取齊國那樣的狼子野心,並非沒有六卿分晉那樣的陰謀詭計。只是因為天下大亂,他雖想篡位,形勢卻不許可,所以暫時建立眼下的君臣格局,權且拜你作國君。爾朱榮殺害你的哥哥與弟弟,只剩下你孤立的一個人,他順應形勢,隱藏不露以等待時機,難道能長久地執持臣子的節操嗎?我看到這些十分寒心,所以大老遠地去投奔江南,向梁朝哭訴請求,發誓要報仇雪恨,洗去恥辱。我像風一樣快地從建業起程,如閃電般地奔赴洛陽,正打算向爾朱榮追究罪行,使你從枷鎖中解脫出來,報了骨肉至親的深仇大恨,解除老百姓的艱難困苦。我原以為你會十分驚喜,擊節稱賞,親自前來見我,大家一起敘敘哀痛與辛酸,然後共同討伐那兇惡的羯人。想不到你卻驅車進了成皋城,接著又那樣向北渡過了黃河。雖然你是為兇手所逼迫,形勢由不了自己;但也有可能是你懷有他心,.所以放棄武器不討伐羯人反而猜疑我。我聽了以後不禁長歎,撫模著衣襟感到很失望。為什麼呢?因為我與你之間兄弟關係並不疏遠,就好比同一棵樹上相連的枝條上分別生長著的樹葉,興盛與衰亡都互相固依。兄弟之間即使內部不和,對外還要共同對付別人的欺負。何況我與你之間比別的兄弟更加和睦親厚。兄弟在急難中要互相救助,所有現在的人們當中恩親沒有比我們之間更深厚的。可是你卻背棄親人去親近仇人,這樣的做法有什麼道理可以依據呢?況且爾朱榮叛逆的跡象路人皆知。他圖謀我們魏國的天下,無論笨蛋還是聰明人都有目共睹。你卻對這種明擺著的事還在懷疑其是否一定如此,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託付給豺狼虎口,背棄親人、幫助逆賊,兄弟之間刀劍相向。你即使獲得了民眾和土地,實在都是爾朱榮的東西;如果攻佔了一城一邑,也絕對不屬於你所有。你只是白白地危害宗廟與國家,從而擴大仇敵的勢力,使王莽那樣的逆賊心中大快。讓卡莊子那樣坐山觀虎鬥的人得到便宜。凡是有見識的人士,都為你的行為感到慚愧。現在我們元氏家族與整個魏國是興是衰全在於我二人。如果天道幫助正義的事業,我們為這一正義的舉動立下誓約,那麼大魏社稷就會隨著天地的運行而沒有窮盡地延續一下去。倦若上天不厭棄動亂,胡羯不被消滅,他們橫行殘暴,不斷吞食黃河以北,那麼在爾朱牽來說是福,對於你來說卻是災禍。我們不是旁人,所以我寫封書信給你,說說我的想法,你應該反復考慮這件事;如果你考慮到大義與利益,你的富貴就可以保住,跟著別人跑可不是個好主意!我決不背棄這個諾言,在自己人之間互相殘殺。希望你好好地選擇大吉大利的事去做,不要留下後悔。
這信的文辭是出自黃門侍郎祖瑩之手。
當時莊帝在長子城,太原王與上党王前來解救急難。六月,莊帝圍攻河內,太守元桃湯與車騎將軍宗正珍孫等人替元顥在此據守,莊帝攻城攻不下來。當時正是暑天,十分炎熱,將士們疲頓勞累,太原王爾朱榮打算讓莊帝到晉陽去,到秋天再重新起兵。事情一時定不下來,就召劉助來用草占卜一下。劉助說:「一定能攻得下來!」於是到了天亮竭盡全力攻打河內城,結果真像劉助說的那樣,把城攻下來了。元桃湯與宗正珍孫都被砍了頭,在全軍巡迴懸掛以示眾。元顥聽說河內失守,他親自率領眾官鎮守河橋。又特地調侍中安豐王元延明前去守硤石。七月,莊帝到了河陽縣,與元顥隔河相望。爾朱榮命令車騎將軍爾朱兆秘密出兵偷渡黃河,在硤石打敗了元延明。元顥聽說元延明失敗,也散夥逃跑了。他所率領的五千名江淮一帶的青年軍人,沒有人不在解下愷甲的時候相互哭泣,大家握著手告別。元顥與幾十騎兵打算投奔蕭衍,到了長社,被老百姓砍了頭,用驛車送到京城。七月二十日,莊帝回到洛陽,提升太原王為天柱大將軍,其餘的官職還照舊;提升上党王作太宰,其餘的官職也照舊。
永安三年,逆賊爾朱兆把莊帝囚禁在永寧寺。當時太原王由於官位到了頂峰,內心十分驕傲,又由於功勞很高,欲望也越來越膨脹。任免官職完全憑自己的感情,同時肆無忌憚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褒貶人物。莊帝很生氣地對左右的人說:「我寧願像高貴鄉公那樣死去,不願像漢獻帝那樣活著!」
九月二十五日,莊帝假稱生了皇太子,爾朱榮與元天穆一起上朝廷拜賀,莊帝在明光殿裡親手殺死了爾朱榮,元天穆被埋伏的士兵魯暹殺了。爾朱榮的嫡長子部落大人也死了。爾朱榮的部下車騎將軍爾朱陽都等二十人跟隨爾朱榮進入皇城的東華門,也被埋伏在那裡的士兵所殺。只有右僕射爾朱世隆平素只在家裡,他聽說爾朱榮死訊後,就率領爾朱榮的私人軍隊放火燒了西陽門,然後直奔河橋而去。
到了十月一日,爾朱世隆與爾朱榮的妻予北鄉郡長公主一起到邙山馮玉寺替爾朱榮祈求冥福進獻祭品,就派遣其部將爾朱侯討伐、爾朱那律歸等人率領胡兵一千,全都穿著自衣服,來到洛陽外城下,向莊帝索討太原王的遺體,莊帝登上大夏門望見他們,派遣主書牛法尚對爾朱那律歸等人說:「太原王立了功勞卻不能善始善終,他暗地裡圖謀叛逆。在國家的法律面前不能講親情,他現在己被依法處決。罪只在爾朱榮一個人身上,其餘的人都不迫究。你們為什麼不投降我而享受原來的官職與爵位呢?」爾朱那律歸說:「當初我是跟隨著太原王來朝見皇上的,為什麼今天突然冤枉地把無理的處分加在我們頭上呢?我打算回到晉陽去,但是不忍心空著手離開,希望能得到太原王的遺體,若能如此,我們是活是死都沒有遺憾。」他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悲傷得不能自制。那些胡兵們也都悲痛大哭,哭聲振動了京城。
莊帝聽到哭聲,心裡也很傷感。他就派遣侍中朱元龍送鐵券給爾朱世隆,對他免除死罪,官位照舊。爾朱世隆對朱元龍說:「太原王功勞天高地厚,他的治國之道拯救了黎民百姓,把一片丹心奉獻給了國家,這是神祗都知道的。長樂王不顧念以前所發真誠的督言,無辜地殺害忠良,今天的兩行鐵字,哪裡值得相信呢?我替太原王報仇,堅決不投降!」朱元龍見爾朱世隆稱呼莊帝作長樂王,知道他不會歸誠,就把這些話又告訴了莊帝。莊帝立即拿出府庫中的物品放置在洛陽城西門外,用來招募不怕死的勇士以討伐爾朱世隆。一天的功夫就召募到了一萬人。他們與爾朱那律歸等人在城外大戰,後者的兇惡氣勢一直不減。爾朱那律歸等屢經戰場,使用戈矛作戰十分敏捷靈活;京城裡的勇士們不熟悉軍旅生活,雖然都忠義勇敢,但是力不從心。三天之內頻繁作戰,可是這些該死的胡兵還是隨處可見。莊帝又招募人去截斷河橋。有個叫作李苗的漢中人建立水軍,從上游放火燒橋。爾朱世隆見河橋已被焚燒,於是就大肆搶劫老百姓,然後向北上了太行山。莊帝派遣侍中源子恭、黃門侍郎楊寬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鎮守河內。
爾朱世隆到了高都,擁立太原太守長廣王元曄為國君,改年號為建明元年。爾朱氏一姓自己封自為王的有八個人。長廣王定晉陽為國都,派遣潁川王爾朱兆起兵前去攻打洛陽。源子恭的軍隊失敗,爾朱兆從雷陂涉水渡過黃河,在宮中式乾殿抓住了莊帝。莊帝起初因黃河水奔流很急,認為爾朱兆不可能突然一下子就渡過來。想不到爾朱兆不憑藉船隻,而是涉水渡過河。這天黃河水淺,還沒有淹到馬肚子,所以莊帝遭遇此難,這是文字記載以來沒有過的事情。
楊街之說:「從前東漢光武帝稟受天命,滹沱河上結起了冰橋;昭烈帝使漢朝中興,的盧馬從淤泥溝裡躍起。他們都是符合天理,為神明所保佑,所以能建立功業拯救天下,保護老百姓。至於像爾朱兆,他長著像蜂子一樣突露的眼睛,聲音好似豺狼啤叫,像梟鳥與破境一樣壞事做盡,倚仗武力,心安理得地做著殘忍的事情,殺害了國君,如果皇天神靈有知的話,就會清楚地看到他兇惡的本性和行為。誰知道卻反而讓孟津渡口的黃河水只有膝蓋高,助成其叛逆之心,《周易》上說,天道使驕淫者遭受禍害,鬼神保佑謙退的人,用爾朱兆這件事來驗證一下,實在是句假話!」
當時,爾朱兆在尚書省總理軍事,他架起天子用的金鉦大鼓,庭院裡設置計時的漏壺,他還把皇帝的宮女、侍妾、王妃與公主都劫持到自己的帳幕裡,爾朱兆用鐵鍊子把莊帝鎖在寺院的門樓上。當時是十二月,莊帝怕冷,向爾朱兆討頭巾戴,爾朱兆不給。接著把莊帝拘囚起來送到晉陽,在三級寺裡給勒死了。莊帝臨死的時候向佛像行禮,立下誓願不再作國王。他還作了一首五言詩,詩中說:
大權已去,生命的時光已很短促,
憂患來臨,冥間的道路將漫漫悠長。
心懷遺憾走出國都的大門,
含著悲痛進入鬼的家鄉。
墓道之門在身後刹時間緊緊關閉,
在那黑暗的墳墓裡哪兒能再見陽光?
只有那相思鳥在青松樹上哀聲啼叫。
還有那淒厲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墓邊的白楊。
從前聽說死亡十分痛苦,
哪裡知道我自己正面臨著死亡!
到孝武帝太昌元年冬夭,才把莊帝的靈樞接到京城,安葬在靖陵,他所作的五言詩就作為挽歌的歌詞。朝廷與民間的人聽了那挽歌,沒有不悲痛的;老百姓前去觀看的,都只有掩臉哭泣罷了。
孝武帝永熙三年二月,寶塔被大火焚燒,孝武帝登上淩雲台望大火,他派遣南陽王元寶矩、錄尚書事長孫雅率領一千名禁衛軍到失火的地方去救火,最後大家散去時沒有一個人不悲痛惋惜、流著眼淚。火起初是從寶塔第八層燒起來的,天亮的時間火勢大作,當時打雷下雨,天昏地暗,冰粒夾著飛雪,老百姓無論出家人還是普通人、全都跑來觀著大火,悲衰的聲音振動了整個洛陽城。當時有三個和尚投身到火裡燒死了。大火燒了三個月還沒有熄滅,有的火蔓延到了地底下,循著往子的底部焚燒,整整一周年還有煙氣。那一年的五月間,有從東萊郡來的人說:「我在海上看到了這座寶塔,寶塔閃閃發光,仿佛像新造的一樣,海上的老百姓全都看見了。不一會兒起了大霧,寶塔就消失了。」到了七月間,平陽王受侍中解斯椿脅迫,逃往長安,十月份首都就遷移封了鄴城。
於 20150418 整理
友情連結:
參考資料:
留言列表